□陈治郧
镇江塔是郧县著名的建筑景点。近600年间,它三次被毁,又三次重建。对于郧县人,老郧阳人,镇江塔都有着特殊意义。
镇江塔又名“极星塔”“七星塔”,俗名“鸡心塔”, 位于郧阳府古城城南赤壁左边的极星塔山上,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年),是十堰境内兴建较早的文化建筑。明崇祯年间(1628年)李自成攻打郧阳城时被焚毁。重建后,1967年“文革时期”被炸毁。2011年,郧县致力振兴郧阳文化,决定重建此塔。
一座586年前的古塔,演绎着十堰人探古溯源的文化情结,也演绎着郧阳文化的文脉。据《郧阳府志》记载,郧阳府治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开始建镇开府。镇江塔早在郧阳府建镇开府的50年前就已是十堰(荆襄地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了。
那么,十堰人为什么要在汉江边建镇江塔呢?
镇江塔见证郧阳府治兴衰
镇江塔源于明代洪武年间,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的公元1426年。清康熙中年(1634年)知府朱采复建,后任知府陈纬对其进行了补葺、修饰。近600年间多次损毁,又多次复建,1967年“文革时期”被彻底炸毁。
镇江塔作为封建吏治时代官府治理郧阳的重要物候标志,见证了十堰历史上郧阳府治205年的辉煌历程,见证了郧阳府古城、均州古城兴盛于汉水、湮没于汉水的悲壮史诗。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在明朝政府着力处置郧阳流民问题,开疆置郧,百废待兴之时,明宪宗朱见琛委派“素能办大事”的贤臣原杰,奉左副都御史之职来到荆襄地区的十堰,抚治啸聚于此的40多万流民。
通过深入的调研与走访,原杰制定了“轻赋税让利于民,兴学校以正风化,明律法以振皇权”的利国利民政策,大力推行“德政”、“仁政”工程,注重文化基础环境设施建设,着力倡导文化伦理建设,促进社会风化的进步,提高了江、浙、淮、皖、陕、豫、巴、蜀等省因洪旱灾害在郧阳垦荒附籍流民的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作为“四塞奥区”的十堰区域的社会安定,从而彰显了原杰文治武功的宦绩。
这一时期,围绕着郧阳府衙的建设,陆续兴建和复建了魁星楼、镇江塔、天马书崖、文昌阁、文笔峰、龙山书院、龙门书院、明伦堂、文昌宫等一系列文化基础设施。
镇江塔选址大有讲究
而城外的标志性建筑——镇江塔却深有讲究。镇江塔又名“极星塔”, 取太极玄武之意。极星塔的选址,依据周代天文星宿学家保章氏“天上有九大星系,对应地上九州疆域”之法斟定。
据勘测,郧阳所处地理位置于鹑尾张16度,天翼分野,与银河系轩辕星座的文魁星相对应,主文章昌盛,魁星高照,是鹑翼飞升之地。按照风水易理,汉水边的郧阳府衙之地,特别适合倡导社会文化读书风气。
于是,明洪武初年,由知县马伯庸主建文昌阁、明学宫、明伦堂,后易名为魁星楼。凡入学弟子和科举中第学子,均要在魁星楼、极星塔上祭拜天上北斗七星的文魁星,以期学业有成,皇榜及第,登峰造极。因此,极星塔又名“七星塔”。
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王世贞、徐学谟、许伦、吴世桢等一批文学大家抚治郧阳后,文化风气渐至昌盛。
此时,有一事一直困扰着抚治郧阳的官吏们。
在大比之年皇帝开科应试之时,郧阳学子大多乘船经汉江水道赴京应试,途中汉水暴涨,参加科考的弟子溺水身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当地老百姓认为,这些由自然环境造成的灾难,是文昌阁偏离了所对应的天象文魁星座造成的。
经星宿风水学家再行考证,把文昌阁、魁星楼所对应的星宿位置,校正为郧阳府衙对岸汉江边赤壁山左边的极星塔山,以示避邪。
明时的极星塔是郧阳学子科举及第的精神支柱,是达官显贵、迁客骚人从事文化信仰活动的乐园。南来北往的达官政要,都凭借汉江交通之利,视其为跻身仕途、官运通达的圣地。
多少年来,许多仁人志士,凭塔抒怀,寄景言情,汲取天马行空之意,以示忠君报国之志。
镇江塔左有天马山,次有挂榜崖,下有龙滚滩,文化底蕴丰厚,是郧阳传统文化中的极品。镇江塔下的赤壁山也因明清时期曾悬挂皇榜,而被百姓誉为“挂榜山”。
清代“极星塔”改名“镇江塔”
关于将官方兴建的文教建筑“极星塔”,易名为民俗建筑“镇江塔”的记载,始于清康熙中年。
据《郧县志》记载:清康熙中年,郧阳知府名宦朱采借鉴大明盛世遗风,弘扬宦绩,针对汉江多发洪泻,江水暴涨,冲毁江岸百姓土地房屋的状况,和船帮利用汉水之便携带民女到江浙、汉口贩卖获利,带来郧阳所辖地区人口锐减,有伤社会风化的犯科行为,朱知府顺应民意,在极星塔山下,龙滚滩上设立检查驿站,察验往来船只,缉拿贩卖妇孺的作奸犯科之徒。随后复建了极星塔,并取名“镇江塔”,以示净化社会风气的国家意志。康熙皇帝也曾两次下诏,治理汉江洪泄,筹建复塔事宜。
清人崔浩在《名宦政绩》一书中对朱采的这段吏迹有详细记载。一代名臣朱采在大清康熙年间治事郧阳府时,清廉勤政,极力推行“文治武功”方略,惠利于民,与原杰、吴远、王世贞齐名,为郧阳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清人贾洪诏在反映镇江塔历史功绩的《龙滚滩声》一诗中,展示了古老的郧阳吏治文化的神韵和亘古魅力。
诗曰:
滚滚西来水,
游龙怒未降,
波涛飞断崖,
声势莽寒江。
鹤警霄鸣和,
鲸奔浪击撞,
琵琶滩下路,
余韵尚淙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