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武当山博物馆二楼仙山名人厅里,珍藏着一组明代“投龙”法器,由金龙、石简、玉壁组成。这组稀世珍宝1981年(一说1982年8月5日)出土于武当山紫霄宫赐剑台窖藏,1994年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套较完整的道教“投龙”法器。
投龙致祭是道教重要的仪式之一。求愿者用一种名叫“投龙简”的东西给神灵写信,写完信,放个小金龙,派他送信,通报神灵,乞求神灵保佑。投放地点通常在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中举行,惯用“沉埋”形式(祭山用“埋”;祭水用“沉”)。根据其投向的地方不同,简又分为山简、土简和水简,故武当山发现的简被称为山简。
山简为青石,高28.5厘米,宽7.2厘米,厚0.7厘米。正、背面均刻有文字,正面为篆书,内容为咒语;背面竖刻文字六行150字。上书:“今谨有上清大洞玄都,三景弟子湘王,以今上元令节,开建三景灵坛,启修太晖,元上洞玄灵宝,山东真演教,福国裕民,济生度死,普天下斋计一千二百,分通五书,宵今则行道事,竟投简灵山,愿神愿仙,长生度世,飞行上清,五岳真人,至圣至灵,乞削罪录,上名九天,请指灵山,金龙驿传。建文元年岁次乙卯正月壬申朔十五日丙戌上清大洞经篆法师,臣周思礼于武当山福地告闻。”字样。铭文记述了明建文元年(1399年)上元节,为启修荆州太晖观,湘王朱柏(朱元璋12子)亲自到武当山紫霄宫福地殿设立罗天大醮致祭时所投放的通神之物,即金龙负山简玉璧飞天通天通神。
湘王朱柏是武当山有史记载第一位前来朝圣的明代藩王,早于明成祖朱棣大修武当宫观之前。通过山简上的文字,不难看出,这位分封在湖广的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为启修荆州太晖观,特向武当山道教灵山来请示,其目的是想通过“投龙”来向上苍传达平安的信号,希望能得到真武神的庇佑。事实上,自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建议“削藩”后,朱柏担心自己难逃此劫,于建元元年(1399年)赶往武当山,开建灵坛,祈求神灵消灾赐福,并按道教特定地方法,将玉简金龙和玉璧秘密埋入地下,希望金龙能带上他的心愿递达天庭。然而,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在醮事后仅几个月,就因在其封地荆州修建王宫僭越等级,获罪而自焚而亡。
此外,一同出土的金龙为纯黄金制品,长11.2厘米,高4.7厘米,中空,重15克。为典型的明代初期独具特征的“闭嘴龙”龙纹造型。玉璧为质地白玉呈灰色,直径8.3厘米,内圆径1.4厘米,厚0.3厘米,规整无纹。
这组文物反映了明代建文元年(1399年),湘王朱柏为避建文帝“削藩之灾”,派人到武当山投简,祈求道教神灵消灾赐福的历史事件。
因建文帝在位仅三年,时间很短,故遗存下来的这组有确切纪年的文物更显珍贵。堪称武当博物馆镇馆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