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人庙是一座将军庙,位于湖北郧县白浪镇。
郧县白浪镇素有“一脚踏三省”(鄂、豫、陕)之称。在镇北山坳上有一座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庙,由主庙三间,廊房四间组成。庙前有一棵古柏,庙门口立有五块石碑,其中最早石碑为同治八年(1869年)。庙内供奉着数尊泥塑神像,其中主神为“孙大人”,辅神为火神、药王、观音、财神等。据说此庙是为纪念清朝武官孙五雷而建。
据《清实录》(同治朝)、安徽《亳州志》、《孙之友传记》(藏北京文津国家图书馆)记载:孙五雷原名孙之友,字兰谷,安徽亳州人。因武功高强,勇猛过人,呼为“五雷”。咸丰初年,捻军首领张乐行起义,邀孙五雷参加遭拒。张乃劫走孙母,孙不得已从“贼”。后孙受亳州知州宫国勋(山东蓬莱人)的招抚,率捻军一部“反正”,被编入奇胜营,宫国勋以同乡宋庆为营长。同治元年(1862年),安徽巡抚唐训方裁临淮军,以三营归记名总兵宋庆所统。因宋庆勇号毅勇巴图鲁,故称毅军。同治四年(1866年),河南巡抚李鹤年为阻捻军入豫,募两军,各万余人。一为张曜统带的嵩武军;一属宋庆统带的毅军。后孙统领“奇胜”、“孚胜”等营马步各军,数破捻军,屡立奇功,以军功授河南会亭营参将,升荆子关(今荆紫关)副将,赏带花翎,以总兵(正二品武官)记名,被朝廷授予“锐勇巴图鲁”(满语“勇士”)称号。
据说孙五雷部驻防荆紫关期间,打击盗匪,维护治安,辖区之内竟呈现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景象。后因琐事(史书称赵家川剿贼)与同驻荆紫关楚军(左宗棠创建)副将敖天印(湖北大冶人)部发生“摩擦”,互有受伤,经署副将裴政(豫军分支嵩武军部将军)前往劝止。是夜,敖天印部营官敖明恺等人对孙五雷部实施突袭(内讧),混战中孙受伤身故。虽敖天印事后将滋事弁勇查出正法,但因此事被革职查办。后因敖天印避难于湖北黄陂未到案审结,此案最终不了了之。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孙之友亲属控告敖天印案》案宗。
孙五雷去世后,当地人在今湖北郧县白浪镇建庙祭祀。民国二十五年,郧阳淅川商会重修扩建,形成今日“三间正严(檐),廊房四间”规模。现庙前门楼正中虽刻有“将军庙”三字,但当地人更喜欢称“孙大人庙”。
附: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石碑碑文:
尝思礼云立公德于民者,则祀之;悍灾□患者则祀之。是二者孙公□而有之。□□生时罔止。值寇氛四起,黎民惊冤无地,公则出奇制胜。□□并施,寇盗循迹,四民安业。是黎民无家而有家,无食而有食,皆公之。归神后而英风尤烈。神灵赫然,□□遐迹,挽救豪杰,凡郧淅商四境匪灾,祸患不侵。而黎民过难而免临危而安者不克胜数。每逢朔望,道中络绎不绝,前来朝拜者莫不啧啧谓前庙小而不足壮观,转而报神□也。于是郧淅商士绅倡议建修,劝募四方,凡家神佑者莫不慨然乐捐。未过数日捐资盈千。则□□鸠工□材,盖三间正严,廊房四间。山门一座神像庄严、金碧辉煌。以妥神灵而报神思也。勒石永垂不朽云尔。
民国二十五年 郧淅商会
知识链接
敖天印
(1824-1909年)原名大印,字辅丞,大冶市东岳街办王坛村人。清武官,一品正威将军。官职由把总、千总、参将到提督。后被封为一品正威将军。29岁投川楚军,转达战皖、豫、晋、冀、鲁、青、疆、闽、台等十余省,跟随清大臣胜保等镇压农民起义立功,由士兵、把总、千总升到期总兵、副将、参将、提督。同治十三年(1874年)授从一品振威将军。光绪七年(1881年)随福建巡抚岑毓英赴台,修建新化、新竹两县交界的大甲溪及河堤。次年又奉命去台湾修葺城池,筑台北府7公里的城墙,开挖护城河。光绪九年驻守新疆伊犁。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赴福建前线,驻守闽江口的军事要塞长门,当地人赠其“海疆保障”金字匾额。著有传记《敖公记述》遗世。今大冶青龙山公园有敖天印的塑像。
走进白浪街 一脚踏三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