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武当山:皇帝为道士修建的宫观 

未来遇真宫效果图

随着2012年8月15日央视直播武当山遇真宫抬升,遇真宫又一次走入人们的视线,此前2003年遇真宫因主殿被烧毁曾引起广泛关注。

遇真宫位于丹江口市武当街办遇真宫村,距集镇4千米。紧邻316国道。相传明初道士张三丰曾在此结庵修炼,故又名“会仙馆”。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敕建,永乐十五年(1417年)竣工,占地面积56780平方米。主体由中宫、西宫和东宫构成,平面呈曲尺形,宫墙周长697米,有殿堂、斋房等97间。系明初高道孙碧云所建,据明永乐十年(1412)三月《敕右正一虚玄子孙碧云》载:“朕闻武当遇真,实真仙张三丰老师修炼福地……今欲创建道场,以伸景仰钦慕之诚”。永乐十五年“奉敕创建真仙殿宇、山门、廊庑、东西方丈、斋堂、厨室、道房、仓库、浴室,共九十七间”。嘉靖年间扩建至296间(一说396间)。主体建筑按中轴线布局,分别为山门(龙虎殿)、十方堂、左右配殿、配房、大殿、父母殿。属武当山“九宫”之一(注:明永乐年间建净乐宫、遇真宫、玉虚宫、紫霄宫、五龙宫、南岩宫、清徽宫、朝天宫、太和宫九宫,后清徽宫、朝天宫塌废,成化二年添建迎恩宫。1958年修建丹江口水库净乐宫、迎恩宫被淹。2006年净乐宫复建。)1938年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院”曾迁此。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遇真宫据明代太常寺丞任自垣纂修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六记载:张三丰“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览胜……又寻展旗峰北埵,卜地结草庐,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宫”。黄土城卜地结草庵,曰“会仙馆”。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来时,非在子也”。这说明张三丰创立的遇真宫最初在武当山展旗峰。后因明成祖在此处修建玄天玉虚宫,才将遇真宫迁到距玉虚宫之东八里处的“黄土城”即“会仙馆”旧址上。《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八亦载有:洪武年间,张三丰真仙清盻留意在此,故结庵于其上,以奉玄帝香火,名曰“遇真宫”。尝谓人曰:“他日此地必大兴也”。该宫自建成至今“命运多舛”。清末东、西两宫的坍塌。1935年遇山洪仅山门内一座四合院式古建筑残存。2003年遇真宫正殿(即真仙殿,面积230平方米)遭电线短路被焚毁,仅剩一堵后墙。现存宫门、宫墙(周长697米,高3.85米,厚1.15米。)、龙虎殿、真仙殿残迹、配殿、廊庑、斋堂、耳房、金水桥等地面建筑,多属中轴线祭祀区(中宫)的主体建筑,面积1459平方米。因处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海拔仅161米,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至176.6米(蓄水位170米)后被淹没。2011年6月15日,国家文物局批复遇真宫垫高保护工程设计方案,遇真宫山门及两翼琉璃墙体、东西宫门实施原地顶升15米。其中山门结构(含底盘)重约为4600吨,东西宫门结构(含底盘)重各约为1200吨,其余相关建筑将予以拆卸,垫高后将按原样复建(东宫和西宫将不复建)。整个遇真宫整体顶升工程将于2013年1月30日结束,届时这里将形成三面环水的一个半岛。

有意思的是,在武当山所有33处道教建筑群中(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均为神所修,仅遇真观例外。遇真宫是明朝皇帝专为一名叫张三丰武当道士所修建的。是中国武当武术发源地的唯一象征。

张三丰是中国道教史和武术史上的一个神奇人物。

张三丰据《明史·张三丰传》载:名全一,字玄玄,号三丰,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东北)人。其“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传无论寒暑,只着一衲一蓑,经霜遮雨。由于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或邋遢道人。传张三丰在武当山修道时,常坐在五棵古树下,然而“猛兽不噬,鸷鸟不搏”,人们都感到惊异,认为是奇人。据说张三丰根据喜鹊与蛇嬉斗的场景悟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太极拳后,曾“以单拳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这是历代道家高人中唯一显示过武功的记载,被奉为武当武术的祖师。

张三丰曾云游天下传道,在民间影响很大,被奉为“真仙”。至于张三丰故事的流传以及后来明帝王们对其的热烈追捧,这实际上源于其弟子的传播。其中功劳最大当属武当山丘玄清道长。传张三丰在武当山五龙宫修道时,被推举为住持。但是张三丰担任住持一段时间后,很快厌倦琐事,继而选拔丘玄清来继任。明初,丘玄清被朱元璋看重,升为太常寺卿(职责是代表皇帝祭祀天地),自然而然地丘玄清在陪伴朱元璋祭天的同时给朱元璋讲了很多关于道教的事,当然也免不了讲武当山和师父张三丰的事。然而,不知是巧合还是张三丰的先知先觉,“不爱功名”的张三丰似乎预料朱元璋会苦寻自己,于是先一步离开了武当山。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人前往武当山,无功而返。据《武当道教史略》记载:“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因‘闻其名’,故特意叮嘱使者:‘有张玄玄,可请来。’玄玄是张三丰的字,但始终未找到张三丰。”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三年(1405年)遣淮安王宗道遍访张三丰于天下名山,此后又多次派人寻访,但事与愿违,在无数次追寻以失望告终后,明成祖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心。为表达其诚意,于永乐十年(1412年),命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到武当山,在张三丰曾修炼过的地方建遇真宫,希望张三丰能回到这里,让皇帝见上一面。至高无上的皇帝为武当山的一名道士建造宫观,并塑像祀奉,派官员洒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最早记载张三丰生平活动文献出自是任自垣纂《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任自垣任武当山玄天玉虚宫提点统领全山道教事宜,云“张三丰自明洪武初年(1368年)来到武当山,前后待了20多年。”任自垣很可能未见过张三丰,但肯定见过张三丰的弟子丘玄清、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周真德等人,他了解永乐皇帝朱棣对张三丰的尊崇,所以他记载的张三丰生动活泼,形象逼真。遗憾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200多年的明王朝皇室从未放弃寻访张三丰,但始终未见。明英宗赐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并御敕张三丰造像一组,“铜像像西向座,戴笠,内加小冠。左右伺童二,杖一,扇一。笠径一尺八寸中外,中外旋揽如椒眼状,寸约二眼。平布其里,襄汉间呼为斗篷。杖刻龙头,左伺者执焉;扇镂蕉叶,右伺者执焉;皆糜铜以形成,而袭之以金。”这组精铜鎏金张三丰组像高达1.4米,座宽1.5米,伺童高1.28米。是武当山仅次于金殿内真武组像的稀世珍品,今藏在武当博物馆。明宪宗特封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为“清虚元妙真君”等等来表达仰慕之情。

张三丰究竟有没有到过武当山?据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考察:“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的一次人口普查中,张三丰曾被记入在均州芝河里的道籍之中。芝河即今丹江口市均县镇。云张三丰曾在武当山玄天玉虚宫旁开设会馆,教授徒弟。明代天顺年间的《襄阳府志》也明确记载了张三丰的道籍所在地。明永乐十四年(1417年),因为听说张三丰曾经在此处结庵授徒,永乐皇帝朱棣特意在原址上为张三丰兴建遇真宫,并谕敕张三丰祀像一组置于大殿正中,供人朝拜。此外明张宇初著《皇明恩命世录》、明方升纂《大岳志略》及清汪锡龄著《隐镜编年》等均有记载张三丰在武当山的活动。

知识链接

遇真宫大殿又叫“真仙殿”,砖木结构,庑殿顶式,面阔与进深为三间,其中面阔20.30米,进深11.15米,高11.23米。单檐飞展,彩栋朱墙,巍立于饰栏崇台之上。为武当山保存最具明初风格的建筑。殿内原置张三丰铜铸鎏金像,为明朝永乐皇帝御制,像高1.415米,身着道袍,头戴斗笠,脚穿草鞋,面貌丰润,风姿飘逸,栩栩如生,是一尊极为珍贵的明代艺术佳作,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武当山博物馆。

WWW.YUNYANGFU.COM 网站联系方式:380108531 13886833974 -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