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明清郧台志郧阳府志述略1 

  郧界楚韩秦蜀之冲,位江汉褒斜汝洛之中。郧阳与鄂豫陕川四十余处联络,崇峦斗峻而牙错,天设之险。故明至清初郧阳行台置二百余年;至清末郧阳府设置四百多载。其间,共修志书九次,两修郧台志,七修郧郡志。兹将明清郧台志、郧阳府志情况述略于下。
  
     一、郧阳行台及郧台志述略
  
     ㈠、郧阳行台建置始末
  
     郧阳提督抚治都御史行台,简称“郧台”,是为朝廷处置流民,安定地方而设置。自元至明南山老林、巴山老林多聚流民谋生。明初禁山,“使流民不得入”。为反抗朝廷禁山,成化元年(1465年),刘通、石龙领导流民于房县大木场举行起义,往来襄邓川汉;六年(1470年),李原、小王洪又领导流民于南漳县起义。朝廷对流民所采取的禁、驱、剿、遣无济于事。为了生计,流民去而复聚,老林流民问题成了皇帝的心病。朝廷时有开明者,如国子监祭酒周洪谟及李宾等,根据东晋处置侨民的经验而著《流民说》:前朝处置流民甚得其道,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宽徭役,使守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何以逐为?天子从其言。成化十二年(1476年)二月,命左副都御史原杰前往荆襄,抚治流民。原杰大会湖广、河南、陕西等省的抚、按、藩、臬抚治流民。于是湖广割竹山地,分置竹溪县,割郧津之地,分置郧西县;河南割南阳、汝州、唐县地,分置南召、伊阳、桐柏三县;陕西析商县地为商南、山阳二县,升商县为商州,又割旬阳地,分置白河县。新置八县及郧阳府。又于马良坪、上津立堡。在穆册、赵保、杨埠等处添设巡检司。郧县地方广阔,迫近汉江,通竹山、房县、上津、旬阳、淅川等处,为四通八达要地,东抵荆襄,西通陇汉,北达商洛,南接夔夷,应合展筑城池,添设府卫,控制地方,抚安军民。原杰趁时修筑,以抚流逋,以守地方,为千载幸甚!于是湖广行都指挥使司,郧阳抚治,都御史行台驻郧城。清初沿明制。郧阳老城斯时相当省会城市,达二百零四年之久,在明一百六十八年,在清三十六年(自明成化十二年到清康熙十九年)。
  
     ㈡、郧阳行台辖区
  
     郧阳抚治,若按明制,当初为临时差遣,其抚治区域,亦不依省区职权界限,其管辖的区域范围均临时书于敕书。郧台辖区,据敕书旨意有变更,但基本辖区始终未变更。若按明万历《郧台志》载,其基本辖区为五道五府八州五十二县。抚治区域称总镇,镇的监察区称道,镇辖府(州),府(州)辖县。郧阳府辖七县,襄阳府辖七州县,荆州府辖十三州县,南阳府辖十三州县,汉中府辖十六州县,西安府的商州辖四县,以上为总镇的基本辖区。除基本辖区外,敕书上还有暂管区域。如嘉靖、隆庆间敕书有暂辖湖广省的承天府和德安府;隆庆五年(1571年)暂辖“四川下川东川北兵巡等道并各属府卫州县等衙门暂属尔节制”(敕都御史凌云翼语),时指四川的夔州府及忠州地区。建镇之始还辖河南汝宁府汝州的伊阳县。八州指襄阳府的均州,荆州府的夷陵州和归州,南阳府的邓州和裕州,汉中府的宁羌州和兴安州,西安府的商州。镇的监察区称道:郧襄曰下荆南道,荆州曰上荆南道,河南南阳曰汝南道,陕西汉中曰关南道。以上道分分守道和分巡道,守道和巡道各有其驻地,不驻一地。商州曰商洛道,只设分守道。分守道由参议或参政充任,分巡道由副使或佥使充任。
  
     军卫,郧阳设有湖广行都指挥使司,若按嘉靖《湖广图经志书》记载,辖七卫十所,即荆州卫,荆州左卫,荆州右卫,瞿塘卫,襄阳卫,安陆卫,郧阳卫;夷陵守御千户所,德安守御千户所,随州守御千户所,竹山守御千户所,均州守御千户所,长宁守御千户所,远安守御千户所,枝江守御千户所,忠州守御千户所,房县守御千户所。万历二年(1574年),上谕改“提督抚治郧阳等处都御史”为“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等处”。加强了郧阳抚治的军事权力,以提督军务为主,以抚治为兼。
  
     若按清同治《郧阳志》记载:“自明成化始设抚治,驻郧阳,其属秦之金、商、汉中;豫之南阳;楚之襄阳、安陆、德安、沔阳、荆州、施南、宜昌及蜀之夔忠等处,皆其控制,山川联络,广袤殆数千里。抚治王以旂有图镌之碑。”王以旂嘉靖十七年(1538年)七月抚郧,十八年春绘图,以明其险要。
  
     郧阳首抚原杰,以诗的形式明其辖区地域范围。《南平佳地诗》云:“平地沃壤远环山,聚气藏风不等闲;秀脉遥盘千里外,清流合泻两峰间。无徵旧县基犹在,有益新城筑弗悭;敷政更需贤令尹,成周治化可追攀。”诗中的“秀脉”和“两峰”,指秦岭和巴山山脉。“清流合泻”,指汉水及汉水流域。标题“南平”。这些均指示出了郧阳抚治辖区范围,是楚韩秦蜀流民聚集区域,将现平安祥和地景象。
  
     ㈢、《郧台志》述略
  
     郧阳提督抚治都御史行台志,是中国现藏唯一的一部台志。国有一统志,省有通志,府州有郡志,县有邑志,郧台志相当于省级的通志。但《郧台志》体例不同于一般的通志体例。明代两次纂修郧台志。
  
     (1)、明嘉靖《郧台志略》
  
     郧台志略始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郧阳抚治叶照主修,知府徐桂等纂。二十六年(1547年)七月付梓。
  
     《郧台志略》凡九卷,即建置卷、奏疏卷、勘劄卷、钱谷卷、户口卷、甲兵卷、刑名卷、学校卷、著述卷等。郧台略志为治郧而作,早佚。郧阳抚治都御史和知府徐桂分别作《郧台志略》的前序和后序。郧台志略前序、后序尚存。
  
     嘉靖二十六年三月,叶照以言官论列引疾离郧。四月,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于湛抚郧,金台于湛增补是志。《浙江采集遗书总目》云:是志“建置始末,起成化迄嘉靖止”。据《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史部载,《郧台志略》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有藏。
  
     (2)、明万历《郧台志》
  
   郧台志万历十八年(1590年)刊本。裴应章修,彭遵古等纂。
  
   《郧台志》共十卷,为卷目体,依次为建置卷、舆地卷、宪体卷、宦跡卷、官属卷、版籍卷、兵防卷、储饷卷、奏议卷、著述卷等。自郧台建置之始,即为抚镇流民,安定地方而设立,故郧台志内容不同于一般的通志体例以省为纲,府、州为属目,而以总镇区域内的事务为纲,而后再领类目,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譬如宪体卷领敕谕、勘劄、关防、符騐、旗版、仪节、公移等7个类目;储饷卷领屯田、月粮、军饷;奏议卷载有数十件疏文;兵防卷领军兵、标兵、戍兵、民兵(附机兵)、义勇(附弩手)、弓兵、官马、军器、营房等7个类目;官属卷分文职、武职而载;版籍卷详户口、税粮。如此列纲目记载,皆通志乃致方志中所不经见者。由此看出,郧台志非为备掌故而作,乃为治郧而作。正如裴应章序中云:“兹志也,将以一其事权,明其职掌,沦浃周流,其元气精神俾四肢、百骸、五官、九竅咸联属而听令于吾心,以成大同无我之化,此余修志之意也。”志详官联、联掌者,正以此耳。
  
     郧台志原属刘承干嘉业堂藏,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系海内外孤本。纸墨完好,仅目录后县界图前缺一页,卷二第二页缺一页,弥足珍贵,故据影印本复制,以广其传。十堰市档案馆收藏其影印本复制,装订4册。

下一页
WWW.YUNYANGFU.COM 网站联系方式:380108531 13636263189 - 返回主页